微信扫一扫
要说起奉节,从远古三峡到烽火岁月都有很多故事。要说有趣,小编找了一些资料,分享一下奉节县的“第一”的历史——
第一架座钟
奉节县中正街永泰元商号(今人民路百货公司二门市部)老板李贡三,在奉节收购皮毛山货,运往汉口、上海出售。该商号还为美孚洋行(美、商)经销“洋油”(即煤油)。1919年冬,在去汉口与美孚洋行结帐时,购回“自鸣钟”一架(能打铃报时的座钟),视为至宝。为显示得此奇物,在店门前摆方桌一张,上铺红毡,将座钟陈设其上,供人观赏。市民得悉,前往观看者络绎不绝,以聆听打铃为快事。李贡三还为此筵请宾客。
第一次跳交际舞
1946年,国民军团大队长潘中汉在长顺街建“洋房”栋(今中华路城关区公所处),托人在沦陷区南京购回交直流两用收音机一台。新房落成时,潘中汉筵请宾客,在收音机播出舞曲时,宾客在客厅里踏曲跳交际舞,与潘家相熟的人,进院隔窗观看,有些想见世面又不便入内者,则在围墙外搭楼梯观舞听曲。
第一次放映无声电影
1935夏,外地一电影放映商来奉节,在帝主宫(系庙宇,今中华路粮食局宿舍处)放映无声电影,自带小发电机一部,影片有《火烧红莲寺》《铁板道人》以及卓别林、罗克的滑稽节目。分段放映图像后打字幕说明。看电影的人边看边念,感到比看“人大戏”安逸得多。
第一次播音和看有声电影
1936年夏秋之际,四川省宣教船来奉节,连续两晚在协台坝(今广场),放映有声电影,并用扩音器讲话、唱歌。影片有《火的洗礼》卡通片(即动画片)和新闻片。播音的内容是宣传“国民教育”、“讲卫生”和“抵制日货”。城厢第二小学教师陈仲年被邀请作了广播演说。电影银幕(约四张方桌大小)设于广场中心,围在正反两面看电影的达千余人。
第一次演京戏
1935冬,江苏省一京戏班子来奉节,班主穆友清(须生),在鲍家新公馆西花厅上演京戏(今县府第一招待所会议室及原县党校处)。西花厅有戏台,中一海坝,戏台左右及对面有观戏楼。海坝内设方桌20多张,围桌设板凳,叫“堂座”。台前的几张桌子称“包厢”,票价比堂座贵倍。楼座票价比堂座低1/3。该班子的主要演员有:金小楼,女,武生;新文艳,女,武花旦。演出的剧目有:《玉堂春》、《狸猫换太子》、《徐策跑城》、《肖何月下追韩信》以及水浒连台戏,还演出折子戏。新京剧《枪毙严瑞生》,由于剧情反映严瑞生因爱情惨遭杀害,演得动人,许多观众为之流泪。
第一个大领江
赵正宏,对县乡周家坪人,木船驾长,1932年被民生公司聘为轮船水手,因谙驾驶,提升为“生存”轮(民生公司行驶川江的第一艘货轮)大领江。
第一个飞行员
何鸿章,家住奉节县城大东门,生于1915年,1936年毕业于杭州苋桥航空学校,为该校第五期学员。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空军上校大队长、空军铨叙科科长、空军射手教练。1943 年,驾驶飞机由宜昌往重庆,路经奉节、低空徊旋绕县城一周,声震全城,城民惊讶。何抵重庆后向家中函告低飞一事。当时传说何曾在协台坝(现人民广场)给家中空投书信和实物。抗战胜利后,何赴美国学习,后往台湾,1962年病卒于台北。
第一台收录机
1971年,县委食堂厨师黄方安,在奉调去赞比亚大使馆任主厨期间,教会日本使馆厨师做国菜,日使馆酬谢送给黄师傅一台交直两用、自动变压的收录机,约值人民币220元。黄回国探亲帮回此收录机。县城开会、游行常借来录音、扩音,观者都感新奇。1992年8月,笔者采访时,此收录机仍完好无损。
第一台电视机
1974年,新民区公所干部马维胜去北京看望其弟马维茂,带回弟弟送给的一台16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,机重近35公斤,耗电量大,通电后约15分钟才显影,安装室外天线,只能模糊的收看一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,此电视至今仍存马家。
第一台缝纫机
由81919年,裁缝丁XX(绰号丁财神),住府门口街(今县政路人民银行邻近处),购上海胜嘉公司(美国人在上海开办的机器厂)生产的缝纫机一台,价银洋80元(按当时大米价折合约值大米4000斤),分三年付清。胜嘉公司推销人员负责技术培训。至1929年,城里有蒲耀君等七家裁缝铺购置了胜嘉公司的缝纫机。1956年组建缝纫合作社时,有四户随机入社,1975年这批缝纫机全部淘汰。
第一所幼儿园
1932年,奉节县东城小学开办第所幼儿园(当时称幼稚园),园址木牌坊,校长张继麟(女),教师金友辉(女),入园幼儿有蒋圣章、黄泽嘉、苏川页、赵德兴、邹德沛、王大椿等近50名。
第一次过境客轮
1922年夏,“蜀亨”客轮首次售票营运,从重庆启航,由奉节港经过,此轮可载乘客四、五百人,有统舱、房舱和官舱三等,票价中包含伙食费。此轮一说系重庆某商在上海向英商购买营运,一说系英商营运。
第一家电灯公司
奉节县城开设第一家电灯公司一民天电灯公司。经理苏献瑞,有70匹马力柴油机一部,50千瓦发电机一台。白天发电碾米,晚上供市民照明。城内用户300家,安装40W灯1200盏,每盏月收费银洋2角5分,供电不正常,用户得常备油灯、蜡烛。
第一次遭受日本飞机轰炸
1939年6月28日下午3时,日本飞机27架飞临奉节县城上空,投掷炸弹129枚,炸(烧)毁房屋1300多间、炸伤900多人、炸死800多人。
第一次建立清真寺
元大德三年(1300年),随着回族民众迁人。伊斯兰教就在奉节兴起。奉节清真寺建于县城五道拐街(今公安局侧巷内),其寺尚存,仍供教徒礼拜和举办斋节等活动。
第一次建立天主教堂
清乾隆四十四年(1781年),在县城窝坑子街建立一所天主教堂,并开始传教,由于天主教反对尊孔祭祖,遭到儒释道诸家的攻击,但未能阻止其发展。
第一次建立基督教堂
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中华圣公会(前身叫内地会)在大南门街设教堂传教,有教徒30余人。
第一次使用显微镜
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程德全(又名程雪楼,云阳县人),在任东三省将军期间,捐资5万银元,从德国购进一批教学 仪器赠送给夔州府立中学堂,鼓励家乡办好教育。一台高精度显微镜于是年在中学堂教学中使用。捐赠的仪器还有弹簧秤、榜秤、天平、望远镜及化学试剂等。
第一家银行
1916年3月,奉节县保泰商业银行开业,地点中正街,办理存、贷及汇兑业务。
第一次开办人寿保险
1943年奉节县邮政局局长郭景新.奉令推行街“国策人寿保险”,是年8月16日开业。
第一次使用X光机
奉节县人民医院于1958年10月,在奉节县医药公司购买一台国产200毫米卧式X光机,用去人民币2万元,经过安装调试,于1959 年元月开始使用。放射科医师是肖远桐。
第一座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
1986年5月由各单位赞助和国家投资,筹款14万元,在永安镇解放路糖酒公司仓库的楼顶,安装6米卫星接收天线和10瓦发射机,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。城区电视收看的频道增加,效果良好。
第一次降落飞机
1988年6月17日北京科学教育制片厂摄制组在白帝城开机拍摄《古城奉节》。7月23日成都陆军航空兵二团派直升机到奉节协助拍摄,上午10时降落人民广场。载摄制人员起飞,拍摄了县城、瞿塘峡、小寨天坑后,复降人民广场,送下摄制人员后,飞离奉节。
第一次开通长途直拨电话
奉节县邮电局投资22万元,在上海通信设备二厂购直拨电话机DD14机二端,DD16.DD17各一端,由工程师(局长)姚培贵主持安装,于1992年4月16日第一次开通长途直拨电话,当天有10家用户使用直拨,其中有三部电话机同时直拨北京和成都。
-END-
监审:龙浩
信息来源:来源夔州博物馆
免责声明:我们转载的所有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致电023-5682688告知,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或支付稿酬。
官网:www.cb630.com/www.sfw1987.com
有奖爆料:17782211188
商家合作:16517771111
剧本征文:13436278800
广告合作:023-568268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