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郑渝高铁有多牛 | 人背马驮拿下“中国第一”!看三峡库区修桥有多难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郑渝高铁有多牛 | 人背马驮拿下“中国第一”!看三峡库区修桥有多难
转载
于 2022/06/14 10:43:01 发布
IP属地:未知
来源:华龙网
作者:华龙网
17071 阅读
0 评论
66 点赞
11
郑渝高铁有多牛 | 人背马驮拿下“中国第一”!看三峡库区修桥有多难
显示
6月13日至14日,“大美重庆·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”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举行。郑渝高铁“试跑”,媒体记者“尝鲜”,网友却超乎想象地“激动”,朋友圈都在刷屏!原来,这是三峡库区的第一条高铁,它结束了云阳、奉节、巫山不通铁路的历史,让三峡库区一步迈入“高铁时代”。原来,它是一条世界罕见的“地铁式”高铁——郑渝高铁重庆段,是中国第一条桥隧比超98%的复杂险峻山区高速铁路。其总里程约184公里,其中,隧道近170公里,桥梁10.8公里,像平原那样的路基仅仅3.3公里。简言之,乘客超92%的路程都是在隧道里。三峡库区人人盼高铁,为了高铁,这里的人啥苦都肯吃。俯瞰卫星云图,在巫山大宁河“紧束腰身”处,大宁河双线大桥宛如一只橙色花篮,长虹卧波。中铁二院郑渝高铁重庆段桥梁总设计师雷敏解释,江水最窄处,修桥成本最低。“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。”2016年,大宁河双线大桥筹备建设时,许多桥梁人愁得直挠头——大宁河水流湍急,两岸陡壁无路可走,人都上不去,修桥的大型机械又如何“飞”到半山腰上?想来想去,只有修货运索道。修索道需要水泥、沙、石子、木板、钢管、打孔机……这些东西要“飞”到距河岸约60层楼高的半山腰上,只能靠人背。每天,他们身背物资、弯腰曲背往山上爬。起初边爬山边凿路,一条五六百米长的“Z”字形山路开辟出来。该大桥建设项目负责人袁胜彬试过,非负重状态,爬到目的地都要四五十分钟。“背着五六十斤的物资,往返一趟要两个小时。”巫山桂花村的“背夫”陈炳光说,随着小道被凿宽,几匹马也加入运输队伍。“马一次驮百十斤,驮多了马蹄打滑。”走在陡崖上,脚下就是滚滚河水,马夫蒋显龙不止一次担心自家马的安全。修索道还需要十几吨重的打孔机,这怎么背上山?大家想出一个妙招:把打孔机拆卸成零部件,再“蚂蚁搬家”背上山。“最大的零部件五六百斤重,十来个工人拽着绳子硬生生往山上拉。”袁胜彬说,工地上一共4台打孔机,每一台的“上山之旅”,都伴着工人们“嘿咻!嘿咻!”的号子声,无比艰辛。袁胜彬估算过,从2017年4月起,40多个“背夫”和几匹马整整干了20个月,才运够修便道和索道的物资。他忘不了炎炎夏日,“背夫”们裸露的肩膀上一层层汗珠混着沙土,变成一道道泥浆流下来。2019年初,货运索道终于修好,“背夫”们光荣完成使命。挖掘机、大型起重机等修桥的大型机械乘索道到半山腰“上岗”,修桥进度终于加快!庆祝合龙时,陈炳光和工友们跟着欢笑鼓掌。他们搞不懂这座大桥有多牛,也不知道自己竟用肩膀背出个“中国第一”——大宁河双线大桥,中国第一座大跨度高速铁路中承式钢管拱外包混凝土平行拱桥。记者问“背夫”们苦不苦?他们摆摆手:“给家乡修高铁,再苦都值,只求高铁通车后,儿孙们谋个好活路。”记者跟随桥梁总设计师雷敏“沿线看桥”,每座桥的威风之处他都了如指掌——在云阳,“国内高铁第一深水桩基桥”彭溪河多线特大桥,桥墩穿着一圈“防弹衣”,这是在避免往来船只撞击桥墩,护桥又护船;在奉节,“中国首座跨度最大的高铁无砟轨道拱桥”梅溪河双线特大桥,每一根桥墩都巧妙避开河道,护航又护江……“把技术用于保护一江碧水、服务库区发展,这是我们对母亲河最大的敬意。”雷敏望着长江,满目深情。